100%



一、《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所收四庫輯本別集二十八種拾遺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初印於清乾隆中武英殿,編者系四庫館臣。以後浙江、江西、福建及廣雅書局等均有重刊本或增刊本。其中收別集三十六種,輯自《永樂大典》者二十八種。與現存《永樂大典》所引錄的一四○七條相校核,這二十八種別集都有遺漏。連同附錄一種,共得漏輯詩文三○○條。

  趙湘:《南陽集》六卷

趙湘,字叔靈。衢州(湖南)人。宋淳化三年(九九二)進士。官廬州廬江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南陽集》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趙叔靈詩 【 一條】  趙叔靈集 【 一條】

趙叔靈南陽集 【 九條】  趙湘南陽集 【 二條】

以上共十三條,館臣漏輯者三條。

  柘湖

鹽邑淪此地,柘山巋其瀕。復驚秦時女,化作湖上神。世事喜反覆,孰能識涯津。物變雖萬殊,不惑固有人。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六「湖」字韻,頁十二下引「趙湘南陽集」。(影印本第二十冊)】

  翻經臺

勝事如飛去不還,無人更立白雲間。西風落盡貝多葉,明月自來天竺山。巖桂影寒泉暗滴,玉爐香減蘚空斑。孤猿亦有斜陽恨,莫道三聲是等閑。

 【 《永樂大典》卷二千六百三「臺」字韻,頁十上引「趙叔靈詩」。(影印本第三十冊)】

  望雲巖詩

不見寒山子,寒巖日欲曛。無人到深處,眾木隱孤雲。水照秋痕盡,霞明晚翠分。孤猿啼亦在,誰向此中聞。

 【 《永樂大典》卷九千七百六十三「巖」字韻,頁十一下引「趙叔靈集」。(影印本第一百冊)】

  宋庠:《元憲集》三十六卷

宋庠,字公序,初名郊。安州安陸人,後徙雍州(河南)。宋至道二年(九九六)生,天聖二年舉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封莒國公。治平三年(一○六六)卒,謚元憲。《宋史》卷二八四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元憲集》三十六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宋元憲公詩 【 二條】  宋元憲公集 【 八十條】

元憲公集 【 八條】

以上共九十條,館臣漏輯者十六條。

  同吴侍郎小園池上送楊端明歸馬上口占詩

偶作河梁餞,翻為池上賓。歸驂不忍駕,新月共留人。

 【 《永樂大典》卷一千五十六「池」字韻,頁六下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十四冊)】

  二月社日到都門見花卉初發詩

走馬東來冒驛塵,今年重識帝城春。自憐已作衰翁態,苑樹宮花笑殺人。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六「門」字韻,頁二下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四十九冊)】

  讀黨人篇

陳蕃推席偏憂國,孟國囊頭不祭神。一自太官供賽具,皇天無意福忠臣。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八百八十八「黨」字韻,頁六上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九冊)】

  尚書工部郎中太原王君詩序

景德中,先子為弋陽督郵時,今冬官下大夫太原王君以鸞鳳之姿,棲枳於屬邑。盍簪交臂,在常僚為厚。僕方髧髦佩韘,奉談觚於席間。始同互鄉,咨長者以求益。君輒撫頂嘆異,勉其愚而導之。流光忽焉,距此者九見閏月。去冬君自長沙還臺,僕適補朝紳之缺。詹風道舊,理兼常懷。君以知人不謬賀余,余弗敢當也。一日,出新舊律詩數百篇見授。因嘆曰:「我之外者雖甚有力,不能尼而止之,曏時是已。我之內者苟不他蕩,固可寶而存之,斯文是已。自吾之褫初服,躋仕路。奉檄隨牒,通閨彯組。剖符二郡,揭節兩州。其間又坐免希遷,數奇不偶。開河之契,林壤之悲欣。人生糾纏,屯泰萬狀。然卒莫能緣憂端以犯靈府者,吾以其詩為蔽矣。則是物也,又烏可以已乎!序而成之,將子無讓。」僕且喜且愧,怳如獲寶。貪厥成誦而忘其牢辭 【 ?】 ,曰 【 日】 得澡雪究觀,求其所謂詩者。夫給 【 繪】 藻之麗,遣辭之當,侔色揣稱,感物造端。其巧如承蜩,其得如忘筌,其熟如奏刀,其雋如破的,信乎能好之而成之者也。凡人之情,必假物以充其欲。是以歡心出於金匏,厚味發於鹽梅。目得朱藍之采則留,神遇椒蘭之馨則悅。苟一不備,則其好慊然。若君之於詩,不金匏而歡,靡鹽梅而味,去朱藍而采,擯蘭芷而馨。足乎中而不囿於物,可謂得其理矣。既詠歡不足,輒舉其大趣云。若膾炙後生,而衣被來哲,則啟卷者可辨,不待贊而知也。

 【 《永樂大典》卷九百九「詩」字韻,頁十五上引「宋元憲公集」。(藏日本天理圖書館)】

   論唐書及五代史劄

伏見劉昫《唐書》及范質《五代史》,並是近代修纂。雖粗成卷帙,而實多漏略。義例無次,首末相違。案唐自武宗以還,實錄皆闕詳。昫等輯綴之日,因舊史,存體統,續後事者,不無叢脞。至於序篇贊論,褒貶大方,訂之前世,訖無可采。其五代帝紀,則殆是全寫實錄,別傳則更同銘誌。比於唐史,抑又甚焉。自宋興八十餘年,上距李氏,歷載踰百。五姓相代,故老淪亡。語授耳傳,寖以疏闊同館修撰翰林侍讀學士尚書吏部員外郎李淑預修三朝正史,博貫前載,文雄學奧。儻諧咨定,實繄宗矩。臣弟尚書刑部員外郎直史館祁,稍勒篇翰,頗及輩流。俾之編刪,亦必盡力。臣欲望聖慈差李淑及臣弟等三人,同將《唐書》及《五代史》,別加撰著。然乞不為官局,只許於館閣內正行公文,更互輟借。應係《唐書》及《五代史》照對文字,各就本家纂錄,並不煩官司供給。庶得寖尋史法,寬假期。上賴好文之明,恣窮希古之樂,此亦千載一時之遇耳。臣又案唐張說退罷,許在家修史,沈傅師出為湖南觀察使,亦令在州撰述。彼本朝記注,尚許私藏,況前世成書,詎勞公禁。如臣等或有外補差擇,亦乞如傅師故事。1。若不因時修定,則二書者,非徒取愧於來葉,固將遺恨於當年。乃者威武軍節度使知樞密院事盛度任學士日,亦嘗乞搜訪唐事,以裨史闕。雖文移遍下,而州縣俗吏,罕或省知。逮此數年,莫克如詔。臣誠不自揆,然由布衣之日,伏膺簡冊,竊觀二史,未嘗不廢書結欷。但恨家乏篇籍,人無師仰。區區之志,誰與憫之。比者幸蒙陛下教育之仁,久塵史觀讎撰之職。每緣是正文字,見祕府所藏唐家紀傳、詔令及偏記、小說之類,名種尚多。五代實錄,諸國僭偽之篇,往往完具。若得裒類而通閱,猶足以整齊年月,補緝散亡,勒成新書,或矯前病。然念臣才識蒙淺,見聞凡近,必依朋類參質否臧。竊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百三十六「史」字韻,頁九下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二冊)】

  翰林學士尚書刑部郎中知制誥丁度翰林學士尚書刑部郎中知制誥晁宗並可尚書右司郎中依前充職翰林侍讀學士諫議大夫梅詢可給事中依前充職制

敕:中臺綱轄,望冠郎闈。左曹駮正,地榮瑣闥。非我才悊,疇參盛選。以爾具官丁度懿文敏行,謙而有守。具官晁宗英辭素節,介實能通。具官梅詢吉履清規,久而彌劭。並頡頏賢路,光華王國。或玉堂視草,宣潤色之勤;或露門陪學,副諮諏之益。分莅朝局,咸克歲勞。寵秩應星,崇聯拜夕。宜因近侍之最交,允序遷之舉。率仍祕職,尚重禁林。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四百九十九「制」字韻,頁三下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環州洪德寨熟戶白馬族巡檢殿侍勃木灩男嵬環州洪德寨熟戶白馬族軍主你埋男者灩多你並可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察御史武騎尉充本族軍主制

敕:故具官勃木灩男嵬者灩多等,世欵邊關,義承主略。惟乃親之盡瘁,因所屬以上聞。宜襲寵名,且綏舊族。文階庠職,憲秩武勳。併示恩褒,勉繼忠恪。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五百七「制」字韻,頁八上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溪洞彭師虫可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監察御史武騎尉制

敕:具官彭師虫,荊土邊酋,武谿舊姓。奉承王略,式遏夷疆。比參邏察之權,且有捕擒之效。騰章來上,疏寵爾宜文散冑官,憲僚勳級。往祗優渥,益劭忠勤。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五百七「制」字韻,頁八下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慶州蕃部羅泥男障羅可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監察御史武騎尉制

敕:慶州東谷寨界熟戶,外尸族蕃部羅泥男障羅,乃考以扞塞之酋,主幢仍世。曏緣外禦,弗及身防。殞命疆陲,書忠幕府。眷言嗣嫡,宜襲官榮。勉撫族人,尚終先搆。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五百七「制」字韻,頁八下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前鄉貢九經王元亨可守國子監主簿制

敕:王元亨舊制以諸學專門,各舉經義,至於博誦羣籍,則列於首科。褫褐策名,亦異倫等。以爾服道韋布,遜業丘園,寖陶儒風,頗究師法。偕計來上,試藝中程,俾補屬於經庠,且開榮於仕牒。稽古之効,爾其勉哉。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八「簿」字韻,頁四下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尚書屯田員外郎致仕郭申男昕可試將作監主簿制

敕:具官郭申男昕,乃父以臺郎之華,攝州刺之任。齒力行暮,痾瘵薦臻。因郵上書,願致官政。移恩及嗣,抑惟舊章。俾試屬於匠卿,勉延搆於家閥。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八「簿」字韻,頁十一上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向敏中孫紡可試將作監主簿制

敕:贈太師尚書令向敏中、孫紡,公槐慶宗,姬館遙屬。乃考無祿,慈訓念孤。閱乃奏陳,良用矜惻。俾階試吏之籍,且慰奉親之懷。勉荷先猷,以啟初筮。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八「簿」字韻,頁十一下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駕部員外郎致仕田士亨男錫可試將作監主簿制

敕:具官田士亨男錫,乃父上書,還致官政。備援恩典,祈庇身技。嘉聞李素之風,宜徇賞延之請。開榮試牒,用勖承顏。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八「簿」字韻,頁十一下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屯田員外郎致仕范渭男孝恭可試將作監主簿制

敕:具官范渭男孝恭,乃父以華顛之年,參粉署之職。願還印綬,歸老丘園。且援及嗣之恩,庶遂庇宗之託。匠卿試屬,仕牒開榮。勉紹清規,以服延賞。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八「簿」字韻,頁十一下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尚書駕部員外郎致仕魏蒙男中師可試將作監主簿制

敕:具官魏蒙男中師,乃父以荏苒吏資,婆婆郎署。願褫纓冕,歸老田廬。爾漸訓義,方肄業墳史。家方謝事,朝有推恩。宜試秩於匠僚,尚增榮於里閈。可依前件。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八「簿」字韻,頁十一下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侍衞親軍馬軍都虞候高陽關部署石元孫門客顏雅言可踐將作監主簿制

敕:明法顏雅言,習吏師之書,託帥臣之館。克懷士操,見列賓談。剡牘以聞,稅巾為請。宜循伸知之薦,俾開試秩之榮。往服茂恩,且謹初筮。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八「簿」字韻,頁十一下引「宋元憲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宋祁:《景文集》六十二卷,附《宋景文公筆記》三卷

宋祁,字子京。其先安州安陸(湖北)人,後徙開封雍丘。宋咸平元年(九九八)生。天聖二年與其兄庠同舉進士。明道元年,殿中丞。累遷知制誥、工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嘉祐六年(一○六一)卒。謚景文。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景文集》六十二卷、《宋景文公筆記》三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宋子京詩 【 一條】  宋祁詩 【 二條】

宋景文公詩 【 四條】  宋景文公集 【 九十二條】

宋景文公筆記 【 四條】  宋景文公筆錄 【 九條】

《詩海繪章》引 【 一條】  《淮海叢編集》引 【 一條】

以上共一百一十四條,館臣漏輯者二十四條。又,《百川學海》中三卷本《宋景文公筆記》,館臣漏輯者三條。

  賈子明出東原採擷野蔬并詩見寄

東郊豐雜芼,遺我一襜盈。菊援分陽甲,滕下早英。溢杯同韭瀹,羅案代葵烹。頓助高舂飯,兼和不糝羹。魯肱聊可枕,何肉久忘情。為東原句,猶餘三嘆聲。

 【 《永樂大典》卷二千四百七「蔬」字韻,頁四上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二十八冊)】

  早春夙興

曉參橫沒月煙,寺鼓軍刀隱隱連。初暖欲歸池中 【 卉】 地,剩寒猶屬隴梅天。遙帷曙氣吞篝燭,病榻邪風襲貢綿。猶意王筠齋璧 【 壁】 詠,玉蠩霏溜破霞牋。

 【 《永樂大典》卷七千九百六十二「興」字韻,頁五上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八十八冊)】

  遠行詩

原野一超忽,山川亦紆餘。匹練迷征馬,孤蓬伴客車。江楓極目外,隴水斷腸初。行行不顧返,秋露泫人裾。

 【 《永樂大典》卷八千六百二十八「行」字韻,頁八上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九十五冊)】

  茶蕊花

媚叢無柰密,柔蔓不勝長。非鄰粉自白,似狹骨中香。不分櫻桃艷,名先播樂章。 【 (近世民間雜曲始有茶蕊花者。)】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七十七「蕊」字韻,頁九上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一百十冊)】

  奉檄漢上和兄長廷評喜于邂逅

彌年賓牒嘆離居,始得還家奉板輿。出沐恩深湯弔蟣,校文官冷字成魚。三杯旅案馨羞切,百末凝醅獻壽餘。韁鎖空名堪自笑,又隨軺馬趣移書。

 【 《永樂大典》卷二萬八百五十「檄」字韻,頁八下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六冊)】

  反太玄詩

子雲準《周易》,忘健意不長。河圖歷九聖,萬化始有綱。尼父頭雪白,秉筆叩混芒。發掘天地奧,磨拭日月光。成書止十篇,九擿折在旁。玄雖巧侔寫,宛如榻上。良史不深貶,乃譬吴楚王。漢曆久差駮,安用空言揚。

 【 《永樂大典》卷四千九百四十「玄」字韻,頁二十一下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九十八冊)】

  偶成詩

不用真如鼠,胡瞻亦有鶉。田園未歸客,天地一畸人。京邑風霜苦,江鄉薇蕨春。可能逃鬼笑,長送左朱輪。

 【 《永樂大典》卷八千二十四「成」字韻,頁五下引「宋景文公集」。(藏大英博物館)】

  漫成

日烈花休樹結陰,紅牙貪得萬黃金。伯松不學陳遵飲,為識鴟夷是酒箴。

 【 《永樂大典》卷八千二十四「成」字韻,頁五下引「宋景文公集」。(藏大英博物館)】

  滕寺守丞棄導江宰還家侍太夫人

戴罷華星軷帳催,紫蘭芳意南垓。人思孟母三鄰養,車避王陽九折回。漸北征鞭多拗柳,稍西官驛尚傳梅。板輿素有家園樂,早趁新年進壽杯。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三百四十「侍」字韻,頁七下《詩海繪章》引「宋端明祁」。(藏大英博物館)】

  台州白雲山北凈名庵般若臺記

建塔廟,散香華,奉經典。攝受妄而為功德,有為者為之。雖然,佛滅度二千年,世與法交相喪。濁劫下根,訹為愚冥。非廣示像法,無以震動而傾駭之,使趨善良。神道化時,叵得而已。沙門長吉,當茲世為功德者也。初,師以釋子之秀來上都。會釋場高選,義學僧敷演祖教,名在籍右,姑與龍象為徒。而覺華餘輝,注射物境。頗作歌詩雜擬,輒自翼其宗,由是益為人聞。俄詔賜紫方袍,號梵才大師。勝流欽風,多所延供。久之,厭著 【 苦】 謝去,復山林之遊。歲在降婁,始還台州。州守悅其風,虛凈名庵以舍之。惟師行嚴而身修,寓曠而氣安。能示方便,悅可大眾。居三年,道益光明,台人異焉。捐金抵璧,踵往瞻事。四方來者,與麻葦俱,乃闢精廬而肆之。刊林衡,鏤巖椒,棘如而堂,蝟如而庭者,且數百筵。朝熏夜祓,供擬尤具。九年復作一成臺,置《大般若經》六百篇,及刻千劫佛像。彼貨與力,不募自至,弗可貲紀。師復砭膚取血,書《維摩經》,質神為要。又欲推慧命而廣之。乃謀於公卿大人,於是龍圖閣直學士南陽葉君倡始籲謀,分繕寶典。凡臺閣方面知名士數十族,叢喜迭捨,參訖寫庸,閱三年臺成。納經奉像,虔而安之。黑白相趨,距躍圍繞。以為去聖滋遠,有能駕其說,植德於人,令佛威神巍巍現前,如親炙面命,不在是經乎?因是經讀誦悟入,掊五蘊,泯空色,攪萬異為一真,其為福又可稱量邪?僕頃師游,樂其誓願之就。且枉錫顧我,丐辭以永傳。因宣是義而偈之曰:臺屹而崇,摧我慢而恭兮。經華而精,竦我怠而誠兮。像嚴而顯,破吾魔而善兮。報我四恩,常不滅而存兮。師聞之,謂余言為信。若其營綜之烈,投施之眾,日月之謹,大概具之。至夫筆不可文,言不能宣者,僕與師均寄一歎而已。時慶曆二年八月中旬記。至五年,臺成,刻石。

 【 《永樂大典》卷二千六百三「臺」字韻,頁十三上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三十冊)】

   【 淮海叢編集】 序

詩為天地縕,予常意藏混茫中,若有區所,人之才者能往取之。取多者名無窮,少者自高一世,顧力至不至爾。然造物者吝之,其取之無限,則輒窮躓其命,而怫戾所為。予略記其近者,王摩詰顛於盜,愁苦僅脫死;杜子美客巴蜀,入沆 【 沅】 湘,寒饑不自存;李太白踣於貶;白樂天偃蹇不得志,五十餘分司;元微之為眾排迮,終身恨望;劉夢得流擯,抵老弗見容:是皆章章信驗者。惟山林方外之人,亟索亟用,天不能扼其數。以無求於世,與道彷洋者耶?予友梵才吉公其人歟。公資能詩。始來京師,以高言警章與士大夫相酬謝,士大夫爭從之游。名徹天子,故錫命服師號。師亦以寵為侈,遂以南方,庵天台凡三十年。年愈高,學愈精。自淛東西山溪、鳥魚、草木、風雲、人事、法集、靈所、怪區,一物一興,贍公之思,不能給而告疲焉,可謂取其蘊多矣。公又挾惠力自在,天果不能執之乎?故前後所著踰千篇,分目數集,所謂《淮海叢編》,其第三集也。屬予以。公之得誦人口,貴人紙者固多,不待僕贊既顯矣。雖然,願一言焉。公之徒若有辨如淨名者,或呵公以外學自鄣,公云何而默其呵,使予釋然云。

 【 《永樂大典》卷二萬二千五百三十七「集」字韻,頁二十三下《淮海叢編集》引「宋祁」。(影印本第一百八十 八冊)】

  孫承旨啟

右某啟:伏承寵司憲府,歸冠禁林。榮躅雖紆,公言增仰。恭以某官躬殆庶之彥,舍含厚之和。內儲人文,外絢王度。比緣國賴司直,是故選有難才。屈敦博之大儒,肅抨彈於列辟。純誠謖謖,露勁節於歲寒;烈譽稜稜,滿危言於天下。聊避僉錫,遽願回翔。知所以裁,雖為吾黨之幸;實相以濟,終副上帝之心。姑待剛辰,庸躋右弼。某久違穎文,方屬鞬櫜。側聽恩言,但馳欣素。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百十五「旨」字韻,頁十七下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一冊)】

  楊承旨啟

右某啟:伏承懇避劇司,歸冠嚴署。雖公言弗歇,在賢概當然。恭惟某官,外表人文,內函國器。白璧盈握,自謂可為。和鑾在前,動必中道。靡留先據之地,回趨不競之場。鎮息浮囂,保完素。其如絺寧前席,益厚於眷存;得非金鉉虛中,有待為輕重。側聞騰報,尤副所欽。景仰萃中,墨翰奚述。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百十五「旨」字韻,頁十七下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一冊)】

  與丁承旨啟

某啟:陪禮回,謝賓客,偃臥日高,神明稍還。觀召孺子輩飲酌於前,差足以樂。忽得和章,清粹閒放,同茲意好。作歸來之漸,則華髮從初服。自卜既審,終不使二疏笑人。恩思大言之出,乃狂人指目。則念平地有機,常日防繒弋矣。欲謀所處,惟山林無何有之鄉乎?況執事恬於退淡,僕安於拙(附)退,道不同而趨無異。他日之嵩雲潁月,果不屬他而主於我決矣。因長言之惠,不覺及茲。戢之戢之,無為俗人言也。明日冀望眉宇。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百十五「旨」字韻,頁十八上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一冊)】

  代賜生餼表

臣某伏蒙聖慈,以臣生日,特降詔書,賜臣羊酒米麵者。帝仁垂齒,命賜紛頒。奉承于茲,感慶兼萃。臣某中謝。竊念臣智裁守器,學淺于膚。逢聖重熙,陶文善化。無為無造,厥生過於詩人;有之似之,所志期乎先構。遽陪幾筦,超備異咨。仰賴丕覆之容,陰弛孰何之目。伏遇尊號皇帝陛下,懋明舊體,延及孤生。記六物之有初,賚多儀而尤備。餼醪殊等,麷稻旅珍。助宴喜之炮燔,溢家陪之酌。而臣叨榮踰分,因貺省私。父怙早違,雖永懷於鍾粟;母慈胥慶,迺親及於君羹。緣載育之丁辰,荷惟明之善養。敢志夙暮,以報涓分。臣無任。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二「餼」字韻,頁五下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五冊)】

  紅銅觜

紅銅觜,出永康山谷中。舉體若赭,惟羽間差黑,人亦畜之,然不能久也。故贊云:絳質剛喙,羼黑于衿。因綱就羇,亦馴厥心。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七十七「觜」字韻,頁二十四下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一百十冊)】

  王球可工部郎中張叔詹盧安並比部員外郎制

敕:王球等或風尚開爽,或理懷脩舉,並宣力繁鞅,績用屢升。陟狀鉤校,年庸茲久。格有成例,朝嘉爾勞。況吏二千石,朕所倚辦,就膺進秩之典,皆報成之良。正局外曹官以差進。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四百九十八「制」字韻,頁十六上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吃咩族軍主吃埋將授銀酒監武制

敕:吃咩克奮忠勇,禽破亡叛。赤心保塞,見効可嘉。俾煥寵靈,還主屯部。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五百六「制」字韻,頁十六上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祭收地神文

馬步之神,古頒馬政,歲舉常祀。今校人謹職,出牧于野。豐草美泉,飲齕自如。勿夭勿傷,宜神為庇。俾佶且才,無為神。尚饗。

 【 《永樂大典》卷二千九百五十「神」字韻,頁十四上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三十七冊)】

  祈馬步神文

比近牧之地,疾癘暴興。騶奴驚怪,蹄尾逾耗。從古畜事,神惟相之。便安飲齕,無俾傷殞。祗飾薄具,以達祈禳。尚享。

 【 《永樂大典》卷二千九百五十一「神」字韻,頁九下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三十七冊)】

  故皇叔祭文

惟王,帝子帝弟,朕之從父。厥有昭德,以強本支。爵隆地親,訖無纖悔。庶倚盤石,扞寧我家。天不憖遺,宗艾傾隕。或顧之痛,無所寄懷。今殯阼在辰,同姓畢會。時伸羞酌,敷究榮哀。凜然之烈,在幽無間。箠筴告猷, 【 樟】  【 梓】 宮啟道。方違碣邸,永即泉窀。睿聖軫慈,官師結慘。特陳芳酹,用致哀悰。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十「祭」字韻,頁二十一下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六冊)】

  王偉祭文三道

維慶曆四年,歲次甲申,正月甲子朔,十八日辛巳。皇帝遣入內內侍省內西頭供奉官勾當內東門司張茂則,致祭于故西染院副使兼閣門通事舍人王偉之靈。

   其一

揆日既良,祖載惟始。方從柳,言閟泉塗。俾即私庭,聿陳嘉奠。尚享。

   其二

壤隧既周,龜筴茲。體焉則降,魂無不之。永念窀宵,特榮芳酹。

   其三

惟爾代家,聯美公姓。方休厥問,進席茲榮。不淑于身,末如興嘆。殯階云具,厚夕無辰。特致祖羞,用榮哀禮。尚享。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四十六「祭」字韻,頁九下引「宋景文公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五冊)】

  附錄

   宋景文公筆記

    其一

李斯書傳國寶,小篆入神。

 【 《永樂大典》卷二千九百四十九「神」字韻,頁十六上引「宋祁筆錄」。(影印本第三十七冊)】

    其二

維陽后土廟有花,色正白,本曰玉蕊。王禹偁愛賞之,更稱曰「瓊花」。按許慎《說文》云:「瓊,赤玉也。」王不領其義,非白花名也。

 【 」字韻,頁六上引「宋景文公筆記」。(影印本第一百十冊)】《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七十七「

    其三

凡諸侯述職之禮,其在周典,則皆邑以具湯沐。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千六百三十六「沐」字韻,頁二上引「宋景文公筆錄」。(影印本第一百七十六冊)】

 胡宿:《文恭集》四十卷

胡宿,字武平。常州晉陵(江蘇)人。宋至道二年(九九六)生。天聖二年進士。歷官兩浙轉運使、樞密副使、太子少師等。治平四年(一○六七)卒。謚文恭。《宋史》卷三一八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文恭集》四十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胡文恭公集 【 九十九條】

以上九十九條,館臣漏輯者六條。

  寄蘇臺知府蔣密學

清德臨藩第二回,東南時望滯鹽梅。武林間歲移星座,溫樹多年直斗魁。楚客江山供逸思,吴王風月屬高才。空傳宴寢凝香句 【 (公吴中前後《題詠》,好事者多摘佳句,傳誦都下),】 文酒無因得仰陪。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百九十九「府」字韻,頁十九上引「胡宿詩」。(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酬杭州知府蔣密學以移漕見贈之什

雕章傳贈至蘇臺,盥手焚香日幾回。玉札已叨三錫命,瑤華兼枉二南才。清明花卉迎前發,紫翠湖山滿望來。曾是絳紗為弟子,故時經帙許重陪。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百九十九「府」字韻,頁十九上引「胡宿詩」。(影印本第一百九冊)】

  覽海東相公伊川集

將相文章主籥臣,風流曾冠玉堂人。夢回方丈停批鳳,句就伊川止獲麟。洛下勝遊空綠野,郢中高調絕陽春。猶欣正始遺音在,三復能還舊觀神。

 【 《永樂大典》卷二萬二千五百三十六「集」字韻,頁二十上引「胡宿詩」。(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冊)】

  論河北急遞鋪非機密不得輒發奏議

河北州軍所置急子遞鋪,本為傳送邊上機宜切要文字。訪聞近年州郡相承,多差傳送閒慢文書,以此急子雖得機宜文字,亦以為閒慢文書,不肯用心傳遞。比方往日,頗聞遲慢。竊慮緩急有失事宜。若公事不至緊急,自有馬遞步遞可以傳送。欲乞朝廷檢會前後條特行約束,今後非機密要切文書,不得輒發急子遞鋪。如敢有違,乞重行朝典。1臣等伏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百七十五「鋪」字韻,頁十五下引「胡文恭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三冊)】

  陳太素等至中舍海詞

敕:具官某等。朕以季秋吉辰,涓誠孝饗。薦鬯之夕,休氣熏蒸。而祠官祝釐,歸福於朕。思與九服之士,同均百順之貺。以明乾施之普,無不周也。以爾等交修士矩,參服王官。或專握守符,或別抗倅乘。齋祠之恪,述職於外。有繕治貢助之勤,議勞則均,覃賞維等,用進爾茂秩,往虔我恩。

 【 《永樂大典》卷三千一百四十二「陳」字韻,頁十九上引「胡文恭公集」。(影印本第四十五冊)】

  醴泉觀雅飾真君聖像祭告青詞

以神泉有開,閒館惟舊。紹營祕寢,修奉睟容。祗告于靈,尚監茲志。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二百二十四「像」字韻,頁十上引「胡文恭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一冊)】

 強至:《祠部集》三十五卷

強至,字幾聖。餘杭(浙江)人。宋乾興元年(一○二二)生。慶曆六年進士,官至三司戶部判官、尚書,祠部員外郎中。熙寧九年(一○七六)卒。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祠部集》三十五卷。

現存《永樂大典》引:

強幾聖文集 【 四條】  強幾聖詩 【 四條】

強祠部詩 【 二條】  強祠部集 【 九十條】

以上共一百條,館臣漏輯者十二條。

  河北道中懷故鄉

一為南國別,久負故園期。細雨破花氣,和風柔柳枝。競舟紅浪動, 【 桃】  【 挑】 菜綠煙披。寂莫洪河北,桑麻空此時。

 【 《永樂大典》卷六千六百四十一「鄉」字韻,頁二十二上引「強祠部集」。(影印本第六十四冊)】

  送呂監簿歸淮南侍下

花邊把酒趁春暉,春去花空興盡歸。白髮親庭寬此望,青簾客舫喜南飛。京埃袞袞休回首,淮月娟娟好振衣。年少身名當自立,不須裘馬事輕肥。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三百四十「侍」字韻,頁七上引「強祠部集」。(藏大英博物館)】

  代謝兩提刑及王工部狀

近值崇車,出臨屬部。俛惟遲暮之景,守在會衝之邦。處事弗精,瘝官是懼。尚繄寬假,不汝吝玼。去德未遙,佩恩良極。仰惟福履,舉集休祺。恭以其官,才為吏師。名重物論,行甄風績,驟被褒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四百二「狀」字韻,頁六下引「強祠部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冊)】

  謝通判國博季點狀

降屈貳車之尊,按臨屬邑之陋。若乃簿領之失謹日,門榜之成 【 (闕文)】 庾吏有斗升之差,館人愆什物之備。過在為令,責將任誰。豈圖為霽風霜之威,更開河海之量。掩而弗問,許其退思。方蔭宇之焉依,會行麾之亟引。再惟單賤之跡,最荷煦濡之恩。藐如嬰兒,驟奪慈母。薾若疲馬,敢忘故軒。屬嚴氣之作寒,願順序而自重。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四百二「狀」字韻,頁十一上引「強祠部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冊)】

  謝燕王召赴筵狀

適假便塗,甫休定館。辰枉占書之況,俾參置醴之懽。感篆并懷,文陳非諭。

  副使

出持瑞節,來舍畿都。猥辱溫函,許陪盛集。祗承佳命,增刻鄙懷。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四百二「狀」字韻,頁十二上引「強祠部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冊)】

  謝燕王餞筵狀

夙駕單車,荐經會府。特置餞觴之禮,曲為行馭之輝。厚意所加,愧懷尤劇。

副使

六轡載馳,適首塗而云邁;百壺申餞,復供帳以加勤。誠匪名言,可論感愧。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四百二「狀」字韻,頁十二上引「強祠部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冊)】

  回謝中京留守狀

方瘽遠道,甫戾中畿。首蒙尺牘之詒,良極寸襟之感。永言欣慰,奚究指云。

副使

行人將命,方託於後車;管記占書,猥加於末介。感銘之劇,談悉非終。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四百二「狀」字韻,頁十二上引「強祠部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冊)】

  謝中京留守召赴筵狀

使軺入境,竊聽於風聲;主道優賓,首詒於音誨。俾參高會,併戢下懷。

副使

幸繇治境,甫舍征騑。猥蒙誨牘之臨,俾預燕觴之集。仰銜厚意,第刻丹衷。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四百二「狀」字韻,頁十二上引「強祠部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冊)】

  謝中京留守餞筵狀

甫就征堡,敢諗馳驅之役;特開餞帳,以為行邁之輝。祗佩勤私,不忘中戢。

副使

即馳行馭,猥肆餞筵。曲軫道塗之勞,彌增原隰之耀。仰承勤眷,內寘感悰。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四百二「狀」字韻,頁十二下引「強祠部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冊)】

  謝中京留守攀迎狀

斂擅復命,假道言歸。遽辱榮緘,備形勤意。其為感篆,莫罄敷論。

副使

比訖慶儀,復驅歸傳。適次封圻之近,猥煩緘牘之先。感戢以還,悚惶良切。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四百二「狀」字韻,頁十二下引「強祠部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冊)】

  謝諸州攀迎狀

出疆已事,驅傳云歸。荐歷治封,首頒誨檢。仰服謙勤之意。愈深銘著之懷。

副使

聘節成儀,歸驂假道。首紆溫教,備認謙懷。感幸兼深,文陳奚究。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四百二「狀」字韻,頁十二下引「強祠部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冊)】

  謝請赴筵狀

握節還朝,休車就館。遽蒙珍教,特抗佳招。感篆攸深,指名悲悉。

副使

出參使華,歸復君命。方臨近境,首損珍函。祗佩殊私,曷勝丹悃。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四百二「狀」字韻,頁十二下引「強祠部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冊)】

 王珪:《華陽集》六十卷

王珪,字禹玉。華陽人,徙舒(安徽)。宋天禧三年(一○一九)生。慶曆二年(一○四二)進士,官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兼侍讀學士,封岐國公。元豐八年(一○八五)卒。贈太師,謚文恭。《宋史》卷三一二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華陽集》六十卷,《附錄》十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王珪華陽集 【 四十七條】  王珪小兒致語 【 一條】

王岐公詩 【 一條】  王岐公華陽集 【 二條】

以上共五十一條,館臣漏輯者十六條。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五二《華陽集》條:「至其中有青詞、密詞、道場文、齋文、樂語之類……非文章正統。今以原集所有,姑附存之。而刊本概加刪削焉。」原本未見,現依刊本輯補。

  新館

偏箱嶺惡莫摧輪,遊子思親淚滿巾。萬里有塵遮白日,一行無樹識新春。幽禽纔囀已 【 摧】  【 催】 客,狂石欲奔如避人。虜酒相邀絕峰飲,因高處望天津。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五上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就日館

高原春霽蕩妖氛,使馹重來路始分。雖遠長安初見日,漸親冀北已瞻雲。東風未破胡天凍,芳草應連紫陌薰。早晚旅魂還舊幹,晨鐘一到玉關聞。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五上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望京館

一從絕漠返朱輪,便有東風逐去塵。和氣旋成燕谷暖,使華重照 【 蘇】  【 薊】 門新。山川如避中原執,天地應酣上國春。二月塞亭行欲盡,初花猶未識歸人。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五上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柳河館

柳河山外日暉暉,柳色猶枯草正腓。陰壑水聲多北注,晴峰雲影盡南飛。黃牛擁毳爭春耦,白馬彎弧落暮圍。路入隴塵誰與問,桑間胡女避人歸。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五上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長興館絕句

風霜守冢不知年,犬類那思母愛偏。卻謝漢恩頒五餌,載令梳洗向山前。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五上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一題白馬館

白馬荒原非路歧,征夫未起雪侵肌。雁思水國猶南翥,人在天更北馳。狂吹欲號沙四作,凍雲無賴日西垂。平生可是嗟行役,一對胡觴亦自嗤。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五上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南海館中

嶺外經年逐斷蓬,孤吟廢館幾宵中。燈回秋壁耿鄉夢,雨送夜潮飄海風。靖節久拋三徑樂,子雲坐嘆十金空。何時征棹一歸去,江有鱸蓴岸有風。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五上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即目

落日映山岊,萬峰蒼翠深。風生九秋意,人動五湖心。溪曲半帆出,天遙孤鶩。白雲空滿目,無處問歸音。

 【 《永樂大典》卷一萬九千六百三十七「目」字韻,頁二十二上引「王岐公詩」。(影印本第一百七十六冊)】

  失題

北極齊尊,諸天密護。流景光而配日,崇厚德以儀坤。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五「尊」字韻,頁十六下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五十一冊)】

  小兒致語

百蠻奔走,南踰銅鼓之鄉;萬里謳謠,西出玉關之路。

 【 《永樂大典》卷一萬二千一百四十八「走」字韻,頁十八下引「王珪小兒致語」。(影印本第一百二十五冊)】

  回呂參政謝給事書

方真主之勵精,稽先王而發政。謂六經所以制天下之治,非大賢不能濟人文之興。

 【 《永樂大典》卷七千九百六十二「興」字韻,頁二上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八十八冊)】

  謝翰林學士承旨表

臣某言:今月十一日,待詔某至臣所居,奉宣宸指,召臣入院充學士承旨者。高門應召,甫聽於溫言;丹地承恩,就更於華序。寵知上出,感自中深。臣某中謝。竊以極儒者之榮,獨高翰墨之選;鼓天下之動,莫如號令之孚。矧參基命之承,尤峻禁林之望。允圖鴻博,以訪 【 請】  【 清】 閒。若臣者少孤多奇,晚學弗競。偶綴科於異等,旋跡於近途。西掖裁書,空歷五春之莫;北門待詔,又驚一紀之餘。而臣材疏不足經大猷,知短不能防眾呰。微生江海之上,每意魚鳥之從。敢自幸於它遷,且獨矜於素守。豈悟右文之御,未遺孤進之臣。再召冠於嚴扉,使親聆於密旨。宮賜錦,盡為新雋之人;仙嶺浮鼇,猶顧舊遊之客。茲蓋伏遇皇帝陛下,儲思神務,宣精帝文。方收器於羣髦,亦錄瘽於舊物。雖承誤寵,不敢矯辭。三代同風,已屬漢功之茂;千齡復旦,維知舜德之逢。徒勉自思,未知所報。臣某無任。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百十五「旨」字韻,頁十四下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一百一冊)】

  謝翰林學士承旨笏表

臣某言:伏蒙聖慈,賜臣官告敕牒各一道,授臣前件職者。禁林之召,使猶冠於近班;浴殿之趨,更親承於密旨。材之匪據,愧不知從。茲蓋伏遇皇帝陛下,收攬羣英,顧憐舊物。念久塵於嚴近,特加錫於寵名。維殫素學之勤,庶答曲成之造。臣某無任。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百十五「旨」字韻,頁十四下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一百一冊)】

  典記夫人王氏堂祭文

。玉觴之酹,以寄遙哀。尚饗。W維嘉祐六年,歲次辛丑,某月日。皇帝遣某官致祭于故典記夫人王氏之靈。惟靈儀度幽閒,典于內記。命至不淑,方華而零。丹塗永違,愴有遺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四十九「祭」字韻,頁十七下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六冊)】

  附錄

   許光疑: 【 華陽集】 序

大觀二年正月甲寅,有詔故相岐國王公之家,以《文集》來上。臣仲修等表言曰:「先臣珪以文翰被遇四朝,輔相神考十有六年。晚膺顧托,首陳上自有子之言,以定儲議,不敢自以為功。既沒一紀之餘,仇怨攘功, 【 架】  【 加】 以奇禍。賴哲宗皇帝睿明,闔門得以全度。洎陛下嗣守大位,予其爵秩,祿其子孫。臣等雖萬死,豈足以仰報聖澤之萬一。茲承睿旨宣取先臣遺稿,臣等被命,感泣不自勝。謹序次成一百卷,繕寫以進。唯陛下哀憐先帝之舊臣,明其誣謗,而顯其餘勳,以示天下。不勝幸甚。」上覽奏惻然,展讀嘉嘆。既又除罪籍,還贈謚,復繪像,畀其遺恩如故。夫賢者之處世,所可貴於天下者,不過事業文章而已。然鮮或兼之。昔絳侯有誅呂之功,而貽少文之誚;博陸有立宣之績,而被不學之譏。則事業非不著也。相如以凌雲之賦,游金門而無聞;宗元擅作者之稱,均司馬而貶死。則文章非不工也。岐國王公,弱冠登甲科。不出都城,致位宰相。當熙寧、元豐之際,翊戴聖主,比隆堯舜。蓋自嘉祐之初,與歐陽永叔、蔡君謨更直北門,聲名振於一時,學者尤所師慕。每一篇出,四方傳誦之。後雖當軸處中,朝廷有大典冊,必命公為之。則事業文章,可謂兼之矣。公少登顯塗,未嘗遷謫。故平生著述,多代言應制之文,而無放逐無聊感憤之作。仁宗嘗稱公文有體,英宗嘗謂輔臣學士唯王珪能草制。神考每有聖作,多令公視草。嘗奉述高康王衞王碑,天語稱以真大手筆。進仁英二帝紀,批詔以比班馬。公薨垂三十年,後進之士聞公名,想見其風采,思欲誦其遺文而不可得。今家集既奏御,且鏤板以傳世,將使天下來世知公之受眷累朝,為時宗工,與古之作者並駕而齊驅。若迺忠精結于上心,謀謨著於廊廟,載在信史,播在公議,此不復書。謹序。

 【 《永樂大典》卷二萬二千五百三十六「集」字韻,頁四下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冊)】

   王仲修:進家集表

臣仲修等言:竊以在冶之金,以自躍而為;韞之玉,必待價而迺珍。念父書之久藏,當聖世而難隱。臣仲修等誠惶誠懼,頓首頓首。恭惟皇帝陛下,英猷天啟,睿學日熙。制規二帝之謨,言合六經之訓。握樞臨極,纂承禹績之嘉;肆筆成書,丕紹堯章之煥。重念先臣某,少緣家學,蚤中甲科。校天祿之文,才稱金馬:視淮南之草,名在玉堂。作新兩漢之文章,潤色三朝之誥命。世有儒宗之譽,史多天獎之詞。博誦一時,豈特語言之妙;協成大事,固多翰墨之功。晚受知於裕陵,久登庸於宰路。當廊廟謨謀之暇,猶國家論譔之兼。畢罄精忠,仰贊格天之業;逮膺顧托,獨先定策之言。暨陷驩兜之誣,阻奏東方之牘。方陛下丕揚先烈,追念舊勞。辨銷骨之讒,既昭前事;覽凌雲之作,恨不同時。悉裒平日之遺文,益愴他年之榮遇。啟金縢之策,不及於生前;上茂陵之書,徒嗟於沒後。今有先臣某《文集》一百卷,并目錄十卷,共五十五冊,隨表上進以聞。臣等無任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言。大觀二年五月日,朝奉大夫管勾南京鴻慶宮上護軍臣王仲修等上表。

 【 《永樂大典》卷二萬二千五百三十六「集」字韻,頁五下引「王珪華陽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冊)】